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參與人 | 
| 1 | 當代高職生的特點研究 | 孟楠 | 朱海霞、孫艷、張小芳、張娟 | 
| 2 | 中高職食品專業核心課程講義編寫的研究 | 唐雪燕 | 賈艷華、劉玉清、岳燕霞、于棟 | 
| 3 | 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初探 | 王宏慧 | 
				栗亞瓊、任亞敏、和紅、許朝麗、 侯保清、趙亞許  | 
		
| 4 |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狀況研究 | 張桂紅 | 
				羅雙群、李翠翠、許朝麗、王海偉、 葛彎彎、胡紅芹、張彩芳  | 
		
| 5 | 中高職銜接模式及課程開發的研究 | 張彩芳 | 
				唐艷紅、李翠翠、陳海偉、李亞麗、 徐華琳、胡紅芹、和紅  | 
		
| 6 | 實踐教學關鍵控制點及對策研究 | 張明玉 | 
				唐艷紅、于偉華、潘璐璐、李亞麗、 游江濤、張梅生  | 
		
| 7 | 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育教學改革 | 劉麗君 | 劉曉鳳、胡紅芹、郭國印、張東濤、秦冬麗 | 
| 8 | 提高高職畢業設計質量的途徑與方法探索 | 崔國榮 | 楊旭輝、姚慧敏、孟丹、張志昂 | 
| 9 |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途徑研究 | 鄭艷 | 周艷麗、苗爽、鄭艷杰、郭璨 | 
| 10 | 機電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 李亞兵 | 梁國文、葛水河、郭璨、鄭艷、 | 
| 11 | 網絡環境下創新型上機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 李紫艷 | 舒曉斌、孫繼紅、李敏、吳東林 | 
| 12 |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 | 孫繼紅 | 李敏、李紫艷、王琴、王玉華 | 
| 13 | 基于校企合作平臺的高職校園文化與工業文化對接研究 | 韓秀枝 | 曹源、蘇會俠、丁超君、楊戈 | 
| 14 |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 蘇會俠 | 詹耀軒、曹源、樊振江、李建林 | 
| 15 | 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及對策分析 | 陳廣偉 | 
				陳紅麗、游江濤、李琳萍、文廣磊、 丁超君、王保明、劉向偉  | 
		
| 16 | 職業院校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研究 | 陳紅麗 | 邵鴻鳴、張愛琴、樊振江、王凱、田巧存 | 
| 17 | 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的探究 | 曹學源 | 
				張愛琴、李琳萍、賈芬、張賀、 武志英、李曉輝、甄淑珍  | 
		
| 18 | 
				基于就業崗位需求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創新改革與研究 ------以食品相關的崗位需求為例  | 
			王凱 | 邵鴻鳴、劉向偉、顧紅艷、郭慧麗、楊艷華 | 
| 19 | 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研究 | 顧紅艷 | 王凱、曹學源、武志英、裴俊麗、常金萍、胡燕燕 | 
| 20 | 教學實習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 | 李煥 | 
				張愛琴、于偉華、游江濤、 文廣磊、于金輝  | 
		
| 21 | 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 史艷霞 | 
				張賀、張愛琴、王愛霞、李曉輝、 陳增、郭國印、李昂  | 
		
| 22 |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 | 張冬亞 | 應俊娜、李昂、劉新剛、張賀 | 
| 23 | 職業院校應用文寫作的研究與實踐 | 呂利娜 | 
				王紅琴、徐輝歌、楊清振、 翟章彥、李琳萍  | 
		
| 24 |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設置研究 | 胡向飛 | |
| 25 | 職業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 邵鴻鳴 | 頓新興、黃國民、樊振江、吳廣輝、李建林、王黎 | 
| 26 |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 樊振江 | 
				邵鴻鳴、張學全、吳廣輝、 李建林、孟楠  | 
		
| 27 | 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問題研究 | 吳廣輝 | 畢韜韜、周婧琦、詹現璞、張學全 | 
| 28 | 河南省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 頓新興 | 李建林、吳廣輝、樊振江、程晉國 | 
| 29 | 高職院校控制學生流失率策略研究 | 鄭超鋒 | 頓新興、楊成海、程晉國 | 
| 30 | 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 舒曉斌 | 詹現璞、李敏、王玉華、房蘭香 | 
| 31 | 教學實習中學生工作的研究 | 于偉華 | 張曉麗、詹耀軒、張愛琴、游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