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群工團 > 黨建

      字體: [ ]

      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開辟以治黨引領治國新境界

      發(fā)布日期:2025-06-24瀏覽量:

      (文/鄧茂生)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開辟了以治黨引領治國的新境界。

      (一)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掀開了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序幕,開創(chuàng)了全面從嚴治黨嶄新局面,力度之大、領域之廣、要求之嚴前所未有,推動當代中國發(fā)生巨大變化。事實表明,八項規(guī)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xù)向好,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實現重塑。人民群眾由衷贊嘆,“八項規(guī)定改變了中國”。

      在一系列深刻變革中,人們感受最深的是政治風氣、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一是政治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深得黨心民心,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國家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法治日益完善,國家政治生活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二是吏治清,黨內法規(guī)體系更加完善,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不斷健全,制度權威性和執(zhí)行力不斷增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政治要求更加明確,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得到強化,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謹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態(tài)風清氣正,腐敗現象得到有力整治。三是國家昌,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方向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籌推進,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穩(wěn)步上升,國際地位、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四是人民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保障水平穩(wěn)步提高,人民群眾各種急難愁盼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xù)增強,社會大局保持穩(wěn)定。

      當然,當前黨內還有不少問題,“四風”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且隱形變異,腐敗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還面臨不少難題,各種社會矛盾還不少,來自外部的挑戰(zhàn)日益嚴峻。新時代政治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正本清源、整綱肅紀。這是為黨和國家立長久之基、建久安之勢的戰(zhàn)略之舉。一些黨員干部可能覺得規(guī)矩多了、紀律嚴了,不像過去那樣舒服自在了,社會上也會有一些人覺得靠拉關系、請托辦事不是那么“方便”了。少數人的舒適度不能代表全社會的幸福度,而是要看廣大人民群眾是否過得舒心;不能光看一些人行事是否方便,而是要看大多數人辦事是否方便。古人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一張一弛”,不僅指此時“張”、彼時“弛”,更多的是有張有弛、張弛相濟,該“張”則“張”,該“弛”則“弛”。黨內“張”,社會才能“弛”;黨員干部“張”,人民群眾才能“弛”。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強調,“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人民公仆,就要為民操心、為民服務。如果黨員干部都想隨隨便便混日子、舒舒服服過日子,老百姓就不可能舒心過日子。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不少西方國家陷入政治極化、民意對抗、社會撕裂、政治混亂的局面,而我國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人心安定,“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重大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這種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非常不易。對此,國際社會也高度認同。

      (二)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統(tǒng)帥和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治國理政需要處理好的問題很多,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政治上的關系,把握好政治方向。

      把黨建設好、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保證黨領導人民把國家治理好,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邏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處理治黨與治國關系問題上不斷探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有過這樣那樣的偏差,如過于強調政治而忽視經濟工作,或者過于追求經濟發(fā)展而放松了政治。實踐告誡我們,既不能離開經濟發(fā)展去空談政治,也不能撇開政治去單純追求經濟發(fā)展。政治搞不好,經濟發(fā)展不可能持續(xù),已經取得的成就也會喪失掉。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究其根源,在于政治上的關系沒有理順。政治失序,國家治理就會一團亂麻,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歷史表明,政治方向明確,政治道路堅定,政治要求明晰,政治風氣清朗,經濟社會發(fā)展才能有可靠保障,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強調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明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我們黨處理好治黨與治國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以治黨引領治國,根本在于全面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一個重要抓手就是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不是黨的建設的全部,但涉及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黨性修養(yǎng)、宗旨意識、初心使命、紀律規(guī)矩、反腐倡廉等,都是作風建設的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作風建設抓起,全面推進政治從嚴、思想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執(zhí)紀從嚴、制度從嚴、反腐從嚴,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

      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也不是籠而統(tǒng)之、泛泛地抓,而是突出黨員干部這個重點、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特別是從中央政治局做起,為全黨作出了示范,在全社會樹立起了信譽。自古以來,治國理政首在治吏、重在治吏。新時代也不例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廣大黨員干部是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者,是國家治理的主力軍。把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搞好了,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開展,國家發(fā)展和社會治理等,就有了可靠保障。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管黨不力、治黨不嚴,黨內存在的問題越積越多,特別是“七個有之”問題,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威信,嚴重侵蝕黨的健康肌體,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問題越嚴重,越需要“從重以挽極重之勢”。新時代,治吏之重是前所未有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這些年來,人們明顯感到,黨中央令行禁止更加順暢,各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自覺性顯著增強,廣大黨員干部遵規(guī)守紀、依法履職、求真務實、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意識顯著增強,政商關系清爽了,政治生態(tài)就越來越風清氣正了。

      反對腐敗是加強黨的建設最艱巨的任務,也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以雷霆手段堅決懲治腐敗,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不管官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違法亂紀、貪贓枉法行為被發(fā)現,就要受到懲處。這樣堅決而徹底的反腐,歷史上又有哪個朝代能做到?有人說,當下中國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新時代通過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持續(xù)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我國迎來了河清海晏、繁榮昌盛的生動局面。全黨全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只有首先把黨管好治好,才能領導人民把國家治理好。全面從嚴治黨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是抓一陣松一陣的權宜之計,而是戰(zhàn)略之舉;不僅是黨內的事或黨建領域的工作,而且是事關黨的領導和治國理政戰(zhàn)略全局,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大事。

      (三)黨的作風是黨的自身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反映。黨的作風變差,就會把黨搞松散了,把信心搞沒了,把人心搞散了。黨中央關于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向縱深發(fā)展的思路和舉措已經明確,關鍵在落實、在持之以恒。從長遠看,要著力解決好三個方面的重大問題。

      一是執(zhí)政后脫離群眾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執(zhí)政時間長了,一些人慢慢忘記了人民在國家和政權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忘了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導致一些領導干部“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保灰恍┤说藶槿嗣穹盏淖谥家庾R,把群眾當作管理對象而不是服務的對象,甚至頤指氣使、作威作福;一些地方和部門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的項目工程,卻往往忽視了群眾是否得到實惠;等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脫離人民群眾,就等于自斷根系、自絕生路。久而久之,終有一天江山還會失去。要通過思想教育、紀律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力,使黨員干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厚植黨長期執(zhí)政的根基。

      二是掌權后的腐敗問題。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權力是最大的腐蝕劑,不受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從嚴治吏,本質上是從嚴治權。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權力以及與權力相關聯(lián)的地位、名望、影響力等都可以通過市場交換變?yōu)榭芍洹⒖闪魍ǖ默F實財富。我們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這“四大考驗”。其中,市場經濟考驗是最復雜的考驗之一。必須科學配置權力,從嚴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確保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防止權力異化為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團謀私的工具。

      三是承平日久后的精神懈怠問題。主要是防止革命意志弱化、黨性修養(yǎng)減退、奮斗精神削弱等問題。“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承平日久,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一些黨員干部就開始注重享受了,喪失了繼續(xù)艱苦奮斗的進取精神;一些黨員干部私心就多了,注重為自己謀利益、留后路;一些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就淡了,把黨規(guī)黨紀當作“稻草人”,對各種違規(guī)違紀行為“安之若素”;等等。風腐一體。思想防線松下來,作風就會變壞,隨之而來的就是腐敗。尤其是黨員干部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淡化了,會導致民族精神的退化。必須著眼長遠、標本兼治,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作風建設抓得緊、抓得好,也能有效預防腐敗。

      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貫穿黨執(zhí)政的全過程,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任重而道遠。要始終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牢牢把握“以治黨引領治國”這一政治邏輯和實踐邏輯,鞏固拓展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成果,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使全黨全社會始終保持團結一致、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以上消息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王先進、王珂園)


      上一篇: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
      下一篇:以精神文明建設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深入學習貫

      AV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a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_国产免费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AV
        1. 久久深夜福利亚洲网站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码一区二区在线 | 最新国产乱子伦视频 | 色婷婷亚洲五月之色五月 |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