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2-11 12:02 瀏覽量:
一、課程基本情況
課程中文名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課程英文名稱: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課程總學時:108(理論學時72+實踐學時36)
課程學分:4
課程類型:公共必修課
適用專業:面向全校所有專業
必修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 課程說明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本課程是一門具有鮮明理論性、時代性、實踐性的課程,著重講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堅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2. 教學目的
課程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堅持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對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實的幫助。
3. 教學要求
本教材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集中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重點,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系統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
三、教學內容及要求
(一)教學方法與學時分配
1. 探索和嘗試專題式教學
專題教學是由不同學科背景,曾從事新課程相關課程教學的教師分擔不同專題的教學,共同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這樣的方式,既可作為目前教師邊教學、邊調整和補充知識結構的過渡形式,又為教師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借鑒提供了平臺。同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各章內容具有相對獨立性,而且各章涉及的重大理論問題、實踐問題也具有相對獨立性,有選擇地進行專題教學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采取了分專題進行講授的方法。
2. 加強課前調查,找準教學的切入點
開課前,教師將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問卷表”要求學生認真填寫。主要內容是了解大學生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知道多少,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希望解決哪些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在表中所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作為設計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材施教,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 堅持“三看”,增強“三進”的直觀性
為使大學生對科學理論有一個直接的或直觀的把握,我們在教學中還堅持做到了“三看”,即指導學生看原著和文獻;組織學生看《鄧小平》、《復興之路》等電教片;組織學生到企業、農村參觀,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新氣象,新面貌。這樣就可以使大學生對理論學習具有主體性,更直觀地了解科學理論的內容,增加感染力、滲透力,促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進”。
4. 加強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滿懷激情教學,以毛澤東偉大的歷史功績和偉大的人格魅力為切入點,導入對毛澤東思想的講解;以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在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的情況下,取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基礎,導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講解;鼓舞和激勵大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理論的興趣,自覺地接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5. 運用討論式,加強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用討論式,一般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圍繞事先擬定的思考題,讓學生充分討論;二是由學生即時提出問題,師生共同進行討論。其中的問題都是圍繞社會熱點、思想焦點和理論難點來設定。在教學程序上,可以先讓學生自學有關原著和教材有關章節,接著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由此構建“自學——討論——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
6. 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教學
在實踐教學方面,主要是堅持把第一課堂(教師講授)與第二課堂(學生社團活動)和第三課堂(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首先以大學生社團為依托,組織大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方式上采取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開展理論輔導、理論征文、理論演講比賽。其次,把理論教育的課堂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利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在聯系實中深化對理論的認識。
序號章節內容學時分配 備注
1前言
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4
2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4
3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4
4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4
5第五章 鄧小平理論4
6第六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4
7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4
8第八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8
9第九章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4
10第十章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16
11第十一章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8
12第十二章 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
13第十三章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2
14第十四章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4
合計72
(二)教學內容:
前言(略)
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教學目的:
本章主要闡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通過闡述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和內涵,引導學生正確科學地、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使學生掌握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深入理解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進而認識毛澤東的一生為黨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貢獻,是革命的一生,其晚年犯的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
教學重點:
1.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2.科學認識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教學難點:
1.正確區別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和毛澤東思想。
2.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二、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一、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第三節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
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教學目的:
本章主要通過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使學生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進而正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結晶,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指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教學重點: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基本綱領和性質。
3.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4.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一、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基礎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二、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教學目的:
本章主要闡述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通過闡述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及其歷史經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基本確立及其重大意義。使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必然性、掌握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內容、特點及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方針、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形式、歷史經驗。使學生懂得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歷史的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大成果。
教學重點:
1.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
2.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經驗。
3.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涵、理論依據;
4.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的重大意義。
教學難點:
1.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偏差
2.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關系;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一、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根據
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教學目的:
本章主要闡述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中,我們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對于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嚴重挫折而產生的深刻教訓,也是我們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
教學重點:
.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過程。
.
.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
教學難點:
1. 全面理解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
2.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二、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節 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一、初步探索的意義
二、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第五章 鄧小平理論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提出的背景,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進而使學生明確把握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
教學重點:
1.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以前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認識的曲折發展。
2. 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
3.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5. 改革開放理論。
6.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教學難點:
1. 鄧小平為什么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之一?
2. 如何理解現階段的剝削現象和貧富差別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一、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條件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內容
一、鄧小平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
二、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第六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意義在于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教學重點: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教學難點:
1.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3.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條件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內容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
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理論武器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深諳其科學內涵,進而使學生真正把握科學發展觀之于新時期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工程所內蘊之理論價值、現實意義。科學發展觀承前啟后,緊扣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引領人民迎接挑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推進新發展階段,科學回答了新形式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
教學重點:
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2.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教學難點:
1.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
2.如何理解“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
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一、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二、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
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第八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的背景,澄明新時代之內涵及其與新思想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切實領會這一思想的主要開創性內容及其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的貢獻、當代意義。這一思想不但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且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教學重點: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
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教學難點:
1.何以從新時代與新思想之間的關系領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之嬗變。
2.何以澄清“八個明確”與“十四個堅持”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8學時)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一、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三、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
第二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
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第三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二、新時代的精神旗幟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第九章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也是世界的夢,與世界的夢息息相通。進一步認識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教學重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教學難點: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二、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三、奮力實現中國夢
第二節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的具體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必要性。掌握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重要內容。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和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保障體系,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認識到建設美麗中國,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實現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教學重點:
1.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 建設美麗中國。
教學難點:
1.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學內容(16學時)
第一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
第二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二、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三、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四、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第三節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四節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第五節 建設美麗中國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三、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第十一章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有一個基本的把握;進而認識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堅持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教學重點:
1.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
2.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教學難點:
1.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教學內容(8學時)
第一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
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二節 全面深化改革
一、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主要內容
三、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關系
第三節全面依法治國
一、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發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三、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
第四節 全面從嚴治黨
一、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二、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三、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第十二章 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對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對第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有一個基本的把握;進而認識到強國必須強軍。歷史有力證明,落后就要挨打,沒有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決心推動人民軍隊的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強軍事業正當時。
教學重點:
1. 習近平強軍思想的主要內容
2. 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3. 堅持富國和強國相統一
教學難點:
軍民融合,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
教學內容(2學時)
第一節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一、習近平強軍思想
二、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三、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第二節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一、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二、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第十三章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理解“一帶一路”建設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外交的崇高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歷史使命,世界各國應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教學重點:
1.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3.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4. 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教學難點:
1. 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2. 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教學內容(2學時)
第一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一、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二、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第二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
二、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三、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十四章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理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教學重點:
1.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2.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3. 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4. 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教學難點:
1.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2. 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富國和強國相統一
教學內容(4學時)
第一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第二節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一、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二、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三、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三)有關說明
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6版。
參考資料: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2.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5. 鄧小平:《鄧小平文集》上中下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版。
6.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7.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8.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版。
9.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2版。
10.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11.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12.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3.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5.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6.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
17.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版。
18.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版。
1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20.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21.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22.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index.html
23. 人民網兩會數據庫,http://cppcc.people.com.cn/GB/35339/index.html
24. 相關政策文件、期刊雜志。
其他說明(教學組形式、考核方式、習題要求等)
.
課堂教學形式
.
主要采取傳遞──接受式、探究式、范例式、現象分析式、合作學習式等教學形式。
2) 考核形式
閉卷筆試(平時占40%,期末考試占60%)
3) 習題要求
隨堂練習、課堂和課下完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