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院官方微信學院官方微信

      “產學研轉創”助推產業邁向中高端
      發布日期:2022-02-17 14:41 瀏覽量:

      “產學研轉創”助推產業邁向中高端

      漯河食品職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信息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1日07版

      “人、財、物都缺乏,中小企業要創新是真的難!多虧有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幫我們走出困境,近兩年雖有疫情但轉型升級的拳頭產品勢頭不減,實現了年銷售額超2億元和利潤翻番。”河南三劍客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企業,兩三年前發展速度減緩急需研發新產品,負責技術攻關的常小靜瞄準了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但科研設備購置、試驗耗材等費用需要投入近500萬元,企業也缺乏可以從事相關研究的人才,一旦失敗損失巨大,了解到三劍客的困難后,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不僅幫其以30多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中科院專家“一直躺在紙上”但缺乏成果轉化途徑的專利,還借助平臺的中試生產線為其做投產測試,“我們企業的生產線規模太大,試驗一次要投入10多萬元的10噸原材料,但借助平臺測試了15次,花費還不到3000元。”

      牽頭搭建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只是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服務漯河市2000億級食品產業集群和河南省萬億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作為河南省唯一一所以食品工業為背景設置專業的高職院校,學校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價值引領下的食品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產”在校內建設產業孵化生產基地,“學”打造優勢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群,“研”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服務,“轉”通過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服務于主導產業,“創”組織有夢想的師生創新創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熟悉成果轉化全流程的食品技術應用人才,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推區域食品產業升級發展。

      多方共筑開放式區域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

      學校牽頭成立了漯河市食品產業知識產權戰略聯盟、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了食品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庫、專利庫、成果庫,并協同江南大學等9所食品領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13家專業食品研發機構,建立了國家級食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12個食品研發中心,共同打造開放式的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

      推進產學研創對接,服務企業技術需求。平臺一頭連著高校院所,一頭連著中小企業,通過實地調研和咨詢等形式,收集企業研發需求匯入食品企業技術需求庫,并根據技術領域要求,在專家人才庫進行綜合比對,確定適合對路的專家,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已幫助漯河中小食品企業解決各類技術難題近百項,為企業增加銷售收入12.6億元。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即按照增加的產品銷售利潤,以科研機構、平臺、企業2∶1∶7的比例進行分配,目前平臺已轉化成果28項,豐富了漯河食品產品種類;二是推行食品分析儀器設備共享,投資近千萬元引進先進研發設備,并將之開放共享,降低中小企業創新和生產成本;三是開展第三方檢測服務,助力提升產品質量,平臺成立了豫中南唯一的第三方食品檢測認證服務機構,可開展微生物檢驗、農藥殘留等3000多項檢測項目,為漯河市及周邊400多家政府和食品企業提供檢測服務。

      多維共創成果轉化全過程的食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環境

      為培養服務區域食品產業升級發展的技術應用人才,學校將食品企業、相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以及孵化基地組織起來,形成了“產學研轉創”結合的企、校、科、轉、孵多主體人才培養的“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享、基地共用”五共機制,以及成果轉化價值引領的全過程食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環境。

      共創成果轉化激勵環境。學校出臺了一系列工資分配辦法和科研激勵政策,一是加大對成果轉化項目負責人和有突出貢獻人的獎勵力度;二是鼓勵科技人員利用平臺設備和生產線開展技術成果產業化;三是把教師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培訓服務等列為職務晉升或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重視成果轉化工作所占的評價比重;四是規定學生參與的成果轉化項目可轉化為相應學分等。

      共創成果轉化學習環境。學校建立了食品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庫、食品產業專利庫、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庫,將食品企業技術研發和企業升級等創新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通過小試車間、中試車間和標準化生產車間進行轉化。同時,與多家企業共建涵蓋成果轉化全過程中關鍵環節的11個產業學院,如根據食品類別與大匠烘焙工廠、大樹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中試產業學院,根據食品成果第三方食品檢測認證服務機構的檢測建成了中標檢測學院,根據食品成果推向市場需求建成了雙匯商業學院和京東電商學院等,從而為學生創設了完整的成果轉化學習環境。

      共創產業孵化實踐環境。學校現有8個產業孵化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31個小試車間、20個中試車間、10個標準化生產車間,能夠實現將通過評估的眾創空間孵化項目和研發平臺成果轉化項目落地投產。同時,還建有沙澧眾創空間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并以行業企業引領創業、教師帶頭創業、學生融入創業為機制,為師生創設真實的產業孵化實踐環境。學生通過在小試—中試—標準化車間及轉化成果走向市場的過程中體驗真實的生產環境,從而提高自身進行成果轉化的能力。

      多元共建成果轉化全過程的食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深度挖掘食品各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廣大學生深刻認識食品工業發展對于提升糧食附加值和促進糧食生產的重要意義,有效解決了思政教育與食品產業相脫節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學食品、干食品、愛食品,將推動食品產業發展作為新時代食品人的責任與使命。

      成果轉化項目課程。按照“課程理論知識融入項目實踐、成果轉化與企業需求融入項目課程、企業人員融入教學活動、生產性實習融入教學過程”的思路,根據食品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過程,整合公共研發平臺和食品企業資源,學校構建了“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孵化生產→進入市場”的成果轉化項目課程體系,并形成了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

      成果轉化項目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仿真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建成了87個共享實驗實訓室和90個互聯網智慧教室。不同的產業學院基于自身特點與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各有選擇,如雙匯商業學院主要采取案例教學,雙匯集團提供企業案例,將雙匯先進的技術、工藝、管理理念等帶入課堂;大匠烘焙學院主要采取項目教學,在項目選擇上除基礎產品項目外,還會增加市場上最新出現的產品項目;中標檢測學院將理論課程以外的所有課程全部安排在實驗室中進行,按照企業內部的真實工作狀況開展輪崗學習,進行實際操作,真實檢測市場上采集的各類樣品。

      成果轉化教學評價。在成果轉化價值引領下,改革教學評價機制。在教學設計的審定中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質量評價標準”中設置“成果轉化價值引領”觀測點,形成了基于服務創新和成果轉化價值引領的“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同行評課、專家評質、企業評人”的五評制度。

      就這樣,通過筑平臺、創環境、構體系,學校“產學研轉創”實踐7年來培養了2.6萬余名畢業生,科研特別是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授權專利158項,實施科技咨詢服務346次,推動100多個產品項目落地并走向市場,幫助中小食品企業解決各類技術難題300多項,直接為企業增加銷售額13.5億元,實現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從被動對接產業生產到主動助推產業升級發展的轉變,找到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助推我國產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的一條有效路徑。

      (作者詹躍勇系漯河食品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鄧澤民系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

       


      友情鏈接

      AV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a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_国产免费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AV
        1.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